[ 北二段之閂山鈴鳴:#鈴鳴山篇 ]
我原本對寵物溝通半信半疑,但自從家裡兩位寶貝貓咪相繼離世後,我漸漸將那種與動物隔空交談的技巧視為一種寄託,無論真假,只要相信就是相信了,藉由寵物溝通師和貓咪的對話,我能從中得到安慰,這就是一件有價值、有意義的事情。
但是跟植物溝通?這又超出我的理解力了。有可能嗎?我半信半疑打開《跟一棵樹聊天,聽他的人生哲學》這本書,翻了兩篇,很意外地,我竟然讀得津津有味。
若用科學角度檢視植物究竟有沒有「溝通」的能力,我覺得不是這本書的重點,而是透過作者春花媽的筆觸,記錄一篇又一篇與植物的溫柔對談,以一種很玄妙卻真確的語調探討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學或生活瑣事,所以文字讀起來像對話紀錄,卻也有寓言與童話的韻味。
比方說,春花媽擔心颱風天對樹造成的傷害,樹卻回答:「我們有拒絕任何生命的到訪嗎?」樹木解釋颱風的到來不只是傷害,也有清理。樹木說:「只要想活下去,風帶不走的。」
另一棵開滿黃葉的老銀杏則說:「人啊、是一種很急的生物,你們像是快要死的蟲子一樣,太想要完成自己的事情,不太顧慮環境中的其他。」
翻了幾篇,我發現自己其實也會跟樹木說話,有時候是說不好意思借過了,有時候是說聲謝謝,謝謝你們的樹蔭可以遮陽,謝謝你們的樹根讓我可以緊緊抓牢。 剛開始有些彆扭,不過習慣後,會覺得這其實是非常溫柔體貼的溝通方法,透過建構在心靈層次的對話,讓我們得以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。儘管有非常大的可能都是腦海裡的回音,像是自己在跟自己說話。
但如果真的是跟自己的內心對談也無所謂,在我看來,大多數的煩惱不就是起因於無法和自己和解嗎?所以,如果能透過寵物或植物,讓自己和自己好好坐下來對談,不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療癒呢?
這天離開鈴鳴,從人待山下去回林道的途中,經過一大片鐵杉林,有好幾個瞬間覺得好像「聽」到了什麼,但確切來說並不是用五官感受到樹,而是用心。巨木群在午後散發一股溫暖的能量,透過微風輕拂穿透了身體,那種感覺難以言喻,只有實際走過一遍才能心領神會。
——
#臺灣山岳 #北二段 #閂山鈴鳴 #鈴鳴山 #730林道
#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